《馬迪論笛》—— 氣壓與氣控

《馬迪論笛》—— 氣壓與氣控

我以前是用"氣壓"式吹奏,吸足氣後鼓足勁去吹,此時氣息是靠一定的氣壓送出的,由於氣壓的緣故,氣息流速相對急促,由此對風門形成由裡向外的衝擊,為了維持正常風門不被破壞,吹奏者不得不加強對風門的強有力控制,於是緊口風便自然而然出現了。這種吹法的優點是聲音集中靚麗,對樂器音準的可控性強,缺點是聲音的彈性和張力有局限,鬆弛不夠,僵硬有餘,由此造成音色單一而無變化。

後來我採用"氣控"式吹法,忽略風門的控制作用,重點轉移到口腔的運用。由於口腔的擴大而使氣息的流速變的相對緩和,通過口腔大小的的變化來進一步調節氣息的流速,氣息是自然而然流出口腔的,絲毫沒有一點人為的擠壓因素,風門的大小形成全靠氣流的作用而變化,是被動形成而不是有意識控制的,所以此時的風門必定是鬆弛的。由於氣息是自然"呼"出來的,沒有刻意的去擠壓氣息,所以全身肌肉也一定是鬆弛而舒適的。這種吹法的聲音寬鬆、圓潤、厚亮,穩定性好,可塑性極強。但缺點也是並存的,因為氣息是自然流出的,甚至有點放任自流,所以對樂器的音準很苛刻。一但你真正掌握了"氣控"式吹法,你會發現手裡大部分笛子的音都變的不准了。
"氣壓"式吹法是用力氣吹奏,力在先,用力吹出氣;"氣控"式吹法是用氣力吹奏,氣在前,用氣產生力。這就是兩種吹法的差異所在。

圖像裡可能有1 人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